中国网专访专访刘卫兵:守护川西林盘三十年,构建蜀人精神原乡

#公司新闻 ·2021-03-23

上百根竹筒构筑的不仅是一个展馆,更是一条通往蜀人精神原乡的归家之路。




成都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卫兵,三十年坚守于对本土传统乡村聚落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执着于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更新,被誉为“守护川西林盘第一人”
。其设计的相关作品获得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美国建筑师协会Unbuilt Architecture大奖等多项荣誉,先后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世界城市论坛、柏林城市高层对话等发表演讲。

长年的乡建实践沉淀了他对林盘太多的思考,特别在英国雷丁大学可持续建筑专业的硕士深造,更触发了他深入探究川西林盘聚落的内在本质——“为什么会是这般营造”?


01 乡村营造,回望传统建筑技艺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结束,刘卫兵在乡间设立了大卫乡村营造工作室,他把灵魂安放在这乡野林间。

“那时,我感到林盘是从田野生长出的有机体,需要在敬畏自然、保护文脉的基础上,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它,方能吃透先人择居的策略和宜居的智慧,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之一分子,刘卫兵在接受中西文化熏染后,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及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这一代中国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大潮开始反思,更谦逊地去思考当地文脉、地域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

02 林盘保护,留住成都的历史记忆

对于为何将个人几乎所有的精力关注于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和更新,刘卫兵有着深刻的认识:“一个地域时常都有一种典型的传统人居聚落,比如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等。经过千年岁月沉淀下来的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乡村聚落,它是浸入成都人骨子里的乡愁记忆。”

在他看来,许多很有人文底蕴的林盘正在不可逆转地变味或消失,让人痛心。“我觉得只有留住林盘,成都才有历史。”

刘卫兵常对媒体说“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质,而这需要有历史留下来的陈酿,所以得让川西林盘在城市更新中有‘物是人非’的权利”。这意味着川西林盘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有着特殊意义。

“在世界人居聚落中,川西林盘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成都的特质。”





03 林盘本质,天人合一的生活道场

谈到川西林盘的本质,刘卫兵引用中国画巨匠黄宾虹先生来到成都青城山时的感叹——“入蜀方知画意浓”。

“我认为川西林盘就是体悟‘天人合一’的生活道场,是蜀地先民创造的一种生态文明,实质上代表着蜀地精神,是蜀人精神的原乡。”

在刘卫兵的作品里,总蕴涵历史的信息,却又力图与当代对话。“我一直希望也竭力使我的作品丰厚广博,像能留住时光的盒子。人们进去可以追念过往的记忆、体味当下的鲜活和憧憬未来的可能。”

04 文化启迪,林盘营造的形而上思考

四年前,刘卫兵在杜甫草堂举办了名为“绘影”的个人作品展,同时也是他《林盘》新书的发布会。流沙河、马识途二老专门为该书题了词。

展后的座谈会成了川西林盘的高品质学术研讨。西南古建泰斗庄裕光、交大知名教授张先进、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杜甫研究学会会长祁和辉等一众大家深入探究了川西林盘的重要问题:“为什么会是这般营造”和“对当下意味着什么”。







刘卫兵特别提到:“巴蜀文化首席专家谭继和先生将川西林盘定义为‘人居仙乡’,体现了蜀人尊崇自然,朴素逍遥的神仙道精神。我觉得说到了林盘营造的形而上层面,林盘的确在与山、水、林、田、宅的糅合中,昭示了‘道’的存在。”

05 国际视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启示

在英国学习期间,刘卫兵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对林盘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跨学科的学习让我看到与建筑有关和看似无关的领域,也教我思考和质疑已有的经验。我非常好奇域外的人如何对待自己遗存。”

从业三十多年,他很少追问和质疑过获得的认知。他发现当下许多川西林盘更新展现出强烈的表现力,却总不能让人“触景生情”,总感觉少了点味道,让人找不到来路,缺乏精神的感染力。

“这或许就是为何著名英国建筑师Kenneth Frampton教授提出‘批判性地域主义’,应强调建筑的代际连续性。”

06 川派文化小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随着“十四五”开局,成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社科资源优渥的都江堰市,被列入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刘卫兵应邀担纲“中国国际川派文化小镇”的总规划设计。

这个项目对他而言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它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以川西林盘和特色镇为载体,通过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促进城乡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交换,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刘卫兵认为,川西林盘无论自然风貌、气候地理,还是在地文化,都极具吸引力且难以复制,是成都平原乡村发展的独有优势,几乎孕育了川派文化的所有元素。

“如何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当下,结合传统地域文化,创新林盘空间,这是挑战,也是重塑自我的机会。可以预见,这个项目一定会成为都江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07 留住时光,构建文化IP的核心逻辑

对于如何完成“中国国际川派文化小镇”的设计使命,刘卫兵有着深入的思考:“将川西林盘当做生态系统来整体考虑,以原真和历史叙述川西建筑的本质,营造川派文化道场的国际范儿,以精神内涵吸引人、打动人。”

他指出,“川派文化小镇”只是一种空间形态,最核心的是要创造一种新的生产、生活、居住方式。

“通过多元化、高质量的内容注入,讲述川西林盘的‘故事’,最终满足人们深度的精神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产业形态、业态齐全,是一个集合体。”

刘卫兵认为,简单的文化陈述和符号堆砌,只是很“表皮”的做法,缺乏文化上的感染力。

“我们的做法,是以林盘文化、都江堰李冰文化、青城道家文化等元素的提炼、创意和再设计为手段,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实行一体化深度整合,打造都江堰林盘的专属文化IP;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使其成为具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现代时尚、面向未来的生命体。”


走在川西坝子上,漫步于竹林掩映的农家院落,刘卫兵常常驻足良久。

“林盘里的水、田、院、林、山构成了微气候,夏天最热的时候,林盘内外温差达5摄氏度。”

他领衔设计的都江堰南溪遥项目,巧妙地把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与科学手段融合,荣获世界人居建筑金奖和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

这位守护川西林盘第一人,用三十年的坚守,让世界看到了蜀地先民创造的这种生态文明的独特价值。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028)65296530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138号蜀都中心3号楼6层

  • 275010918@qq.com

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9028654号

友情链接